2025年5月24日

飘扬的红丝带——记开县“身边好人”邵周平

  • 人民网重庆视窗
  • 姜诚意
  • 2014-08-14 16:42:57

邵周平正在美沙酮门诊室忙碌着

        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近年来,红丝带逐渐成为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一种象征,象征着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人们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红丝带践行者,她就是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科长邵周平。

  错时服务

  很多患者常常在中午、傍晚时段前来看病

  6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门诊室,一位身穿白大褂的中年妇女正在和来访者亲切交谈,她说话斯斯文文的,戴着眼镜,满脸堆笑。她就是邵周平,艾滋病防治科科长。

  说起艾滋病,不少人会嗤之以鼻,或者谈“艾”色变,但在这个岗位工作了20余年的邵周平,以一颗专业、平和、仁爱之心,为特殊人群送去了特别的爱。

  端午节那天,邵周平家里来了多年没见面的亲戚,她系着围裙忙这忙那,突然电话铃响了。“邵科长,我想来拿点药。”一个怯怯的声音传来,原来是一位女性艾滋病感染者的电话。

  “你的电话一响,就晓得不是好事,难道你不晓得拒绝啊?”丈夫看着解围裙的邵周平,知道妻子又要去单位加班了,他带着几分不悦地说。

  “没得法,理解一下嘛!”邵周平笑着说,然后提起包包朝办公楼走去。

  像这样的事,对于邵周平来讲简直是家常便饭,因为大多艾滋病感染者顾忌很多,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前来咨询、拿药、检测等总是喜欢和她“预约”,而且往往约在中午、傍晚、节假日等时段。邵周平从来没有推辞过,多年来这几乎成了她工作上的一大特点。

  防艾使者

  加强防艾知识宣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有人说,艾滋病的一纸诊断书好比死神的请柬。加之生活中不少人对艾滋病存在很多认识误区,所以对患有艾滋病的人视同“洪水猛兽”一般。但邵周平却成了病人的“分忧器”,尤其是一位病人的突然离去,更让她坚定了当好防艾宣传员的使命感。

  2012年年终,单位上的事情接二连三。一位从外地回来的男子前来咨询病情,他自称有不洁性史,内心非常担忧。抽血检测后,邵周平安慰他检测结果没出来前,不要自己吓自己,就算万一感染了,也可以吃药控制等等。说完这些,她便忙其他事情去了,男子什么时候离开的,她都没有察觉。

  三天后,该男子的检测结果出来了,确诊为艾滋病感染者。当邵周平电话回访时,对方的家人却告知他已投河自尽了。

  听到这个消息,邵周平很难过,埋怨自己那天应该和该男子多聊聊天,多开导开导,或许就能幸免。从那以后,邵周平暗暗告诫自己,关心这些特殊人群,一定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因为艾滋病人就像沙漠中的旅行者,他们艰难地忍受着烈日、焦渴和孤独,“作为医生,就要帮助他们走出沙漠。”

  邵周平经常带领科室人员深入农村、社区,尤其是娱乐场所等地方,一方面进行防艾知识宣传,一方面对那些特殊人群进行检测,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013年,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在献血时被检测出感染了艾滋病,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小伙子受不了这个打击,拒绝服药治疗,扬言“死了算了”。小伙子的家人不忍放弃,找到了邵周平。

  邵周平耐心和小伙子交心谈心,最终帮助他走出了“恐艾期”,“这个小伙子经常给我打电话,一说就是几十分钟,现在好了,他坚持服药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免疫细胞数从原来的20增加到了300多。如今他在一家公司上班,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特别的爱

  让艾滋病患者获得尊严,平等享受生活

  记者采访期间,邵周平的电话不时响起,有咨询病情的,有预约拿药的,也有倾诉心里委屈的……每一个电话,她都轻言细语地和他们交流着,语气平和,充满关切。

  “这些病人本来忍受的异样眼光就够多了,而且心理压力相当大,所以作为医生就要把他们当朋友、当亲人一样对待。”邵周平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记者发现,邵周平和艾滋病感染者交流时,仅仅隔着一张桌子,她却不戴口罩、手套。“那样做了,就是告诉感染者你害怕了,有了这种距离,谈何信任。”邵周平说。

  艾滋病最大的杀伤力除了死亡的威胁,还有被社会抛弃的恐惧,这种众叛亲离的痛苦如同一把利刃。邵周平称,她非常理解这些感染者的伤痛,所以每一位来访者,她从不“另眼相待”。在她眼里,他们仅仅就是一个个病人而已。

  “其实,艾滋病人最需要什么?他们需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他们期待理解,但不需要怜悯;他们期待支持,但不需要施舍。”邵周平说,“我们不能给艾滋病贴上道德标签,患艾滋病并不意味着就是道德败坏、灵魂肮脏。我的职责是让他们拥有作为人的尊严,能够站在阳光下,平等享受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自由,享受家人、朋友的关心和鼓励。”

  21岁的张某,花一样的年龄,新婚后孕育了新生命,这个准妈妈的脑海里无时不在憧憬着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景象,却在孕检时发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残酷的事实,内心的恐惧,让这位年轻的准妈妈不知所措。邵周平通过疫情网了解到这一信息,于是主动和张某联系,希望能对她有所帮助。邵周平多次登门看望张某,与她促膝谈心,耐心讲解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用真诚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心。

  张某的爱人曾有过性乱史,邵周平动员他做了检测,结果也是HIV阳性。接下来,邵周平给夫妻俩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案,并在孕妇不愿做终止妊娠的情况下,主动联系市级医疗机构,通过使用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药物及其它有效辅助治疗,让她顺利产下一个健康女婴。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许多,邵周平真诚地倾听他们的心情,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用自己专业知识给予他们依靠,让他们有勇气享受生活中的温暖阳光,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 向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