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

大墙内的红丝带:给艾滋病罪犯的关爱与尊严

  • 新华网江苏频道
  • chain2012
  • 2014-07-02 11:37:00
      新华网南京7月2日电(魏薇 朱凤达)7月1日,在党的93岁华诞之际,一场题为《大墙内的红丝带》、宣传弘扬常州监狱32监区民警动人事迹的报告会在南京举行。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日趋复杂,监狱关押的艾滋病罪犯逐渐增多。经省政府批准,2007年,江苏省司法行政系统成立了专门关押艾滋病罪犯的监区——常州监狱32监区。
      艾滋病罪犯,大多悲观绝望、他们中,有的歇斯底里、拒绝治疗,甚至自残自杀、报复社会。要做好对艾滋病罪犯的收监看守工作,32监区民警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如果我刑满,我一定培养出一大堆艾滋病人!”监区长吴凯在报告会上回忆到,这句狂话出自广西籍罪犯蓝某林,在得知自己身患艾滋后,他失去理智,在狱内多次寻事斗殴,不服管教。在民警为其进行心理矫正的过程中,发现在蓝某林内心,对父母一直怀有愧疚。为此,民警先后10余次联系其在广西的父母,为这对贫寒的老夫妇垫付了路费,当看见自己年迈的父母千里迢迢赶来监狱探视时,蓝某林流下了悔恨的眼泪……如今,他已经是监区的改造标兵。
      “再难,这个工作也要有人做的。”监区民警许成如,当年不顾妻子的强烈反对,自愿来到了32监区。尽管意志坚决,不曾后悔,但一次风波还是让他心惊胆战。那是两名罪犯为口角大打出手,在拉架过程中,他的手臂被划出一道血痕——艾滋病会通过血液传染!“在等待检测报告的那一个月,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种精神折磨。”徐成如坦言。幸好,在最后,报告显示他“一切正常”。艾滋病罪犯由于免疫力低下,常常出现肺结核、脑炎、出血热等传染性极强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监区民警的健康。并发症严重的罪犯转院治疗时,常会被拒绝,民警尽可能将其安排在监狱治疗,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就请外院的专家前来指导。即便健康威胁悬在头上,但没有人选择退缩,民警们尽量把“职业暴露”的危险留给自己。
      与艾滋病罪犯的沟通方式还在不断翻新改进。通过学习和专家指导,在掌握了艾滋病防护知识后, 32监区的民警在教育管理艾滋病罪犯时,卸去了厚厚的防护服、手套、帽子,把手放在服刑人员额头感受体温,亦没有丝毫的畏惧和紧张。与艾滋病罪犯面对面交谈、无障碍接触,让艾滋病罪犯淡忘自卑,敞开心扉,向着积极、阳光的方向改造。实践证明,这一措施效果很好。
      7年来,常州监狱32监区累计收押艾滋病罪犯341人,现在押141人,期间,没有发生一起监管死亡事故,没有发生一起职业暴露事故,没有发生一起感染他人事件,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宁奉献给社会”的庄严承诺,被司法部授予集体一等功。近日,江苏省委政法委作出向常州监狱32监区学习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