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

[石家庄]记与艾滋病服刑人员“亲密接触”的监区

  • 未知
  • chain2012
  • 2014-06-10 09:53:00


 

  中新河北网石家庄6月10日电(刘明怡 肖光明)在高墙深处有一群特殊的罪犯,正常人都不愿意与他们接触,因为他们是艾滋病服刑人员。但有一个人却与他们朝夕相处,守护着监狱的安全稳定。他就是河北省监狱管理局冀东分局第四监狱二监区监区长梁小辉。

  今年48岁的梁小辉,出生在唐山市丰南区,1984年成为了一名监狱警察。2009年底,河北省监狱管理局决定在冀东分局第四监狱成立特管监区,集中关押男性艾滋病罪犯,梁小辉任监区长。

  时至今日,梁小辉还清楚地记得,在监区成立前监狱长找他谈话告诉他负责艾滋病犯监区工作时,他的脑袋“嗡”地一下就大了。大约有十分钟,他没有说一句话。心想,如果推辞,作为一名干警,辜负了组织多年的培养;如果接受,则意味着冲向风口浪尖,意味着风险、挑战、付出和牺牲,意味着他在家人、亲友和社会上要面对想象不到的压力。最后,梁小辉却毅然做出了让监狱长如释重负的选择:“既然监狱需要我,我就服从安排。”

  面对干警的恐惧心理他率先垂范

  “艾滋病具有血液和唾液传染的极大危险性,有的病犯还患有肝病、肺结核、疱疹等传染性强的疾病。为此,特管监区开始运行后的头几天,所有干警心理压力非常大,都不敢走进监舍。”梁小辉说。

  用电话和罪犯谈话,隔着铁门和他们谈心,即使偶尔进入监室,也是穿着防护服。犯人们认为这是对他们的歧视,十分不满,并利用干警的恐惧心理,向干警挑衅,对干警辱骂,不服从管理,经常严重违反监规,抗拒改造行为嚣张。梁小辉想,如不尽快消除干警的恐惧心理,脱掉防护服,和他们零距离接触,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教育、挽救、感化无从谈起。

  2010年4月23日,梁小辉率先垂范,第一个脱掉防护服和手套,大步走进监舍。“十几个病犯一下子围了上来,一个拿出烟,要我抽一支,旁边一个病犯凑上来为我点烟,他们带着挑衅的目光看着我。如果我推辞,走进他们内心世界的大门就有可能被关闭。我勇敢地接受了他们递过来的烟。抽烟的举动,拉近了我和罪犯的距离。后来,大家看我每天进进出出,也慢慢打消了顾虑,特管监区工作逐步打开了局面。”

  面对罪犯的躁狂他危险时刻挺身而出

  由于艾滋病罪犯对未来充满恐惧,对生活极度绝望,往往表现得极易冲动。焦虑、敌视、恐慌、打架、自杀,是艾滋病犯的常见特点。这也给监管工作带来了难以预料的风险。干警们深知在艾滋病犯监区工作,最大的风险也是最致命的——就是感染病毒。可梁小辉一次次用他的“无畏”直面着生死,用“舍我其谁”的劲头冲在“危险”最前线。

  2011年6月,梁小辉在巡视监舍时,发现两名罪犯扭打在一起,立即上前制止,在拉开罪犯时,左手食指被划破。同年9月,在搀扶一名病重艾滋病罪犯体检时,手再次被划破,伤口很深,领导命令他立即赶赴疾控中心做检查处理,及时避免了感染。2012年1月,一名罪犯病情加重,情绪失控,连续用头撞击玻璃。正在值班的梁小辉,迅速冲上去抱住罪犯,控制了事态发展,及时避免了一起恶性监管事故,也保护了身边干警。可当时那场面,让每一个在场的干警都替梁小辉捏把汗。事后他回忆:“说实话,面对艾滋病犯我也害怕,可是危险面前,我想不了那么多,我是监区长,我得往前冲。”

  面对恶习深重的艾滋病犯他坚持宽严并济真情感化

  罪犯闪某不仅患有艾滋病,而且有吸毒史,毒瘾时常发作,收入特管监区后,更是抗拒改造、消极厌世。梁小辉细心的发现,闪某的低落沮丧、对抗改造不过是对艾滋病的恐惧、对人生失去希望的一种外在发泄形式。“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梁小辉坚持每天与闪某谈心,让闪某重新正确认识了艾滋病,鼓起了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2011年中秋,梁小辉把一个纸包递给了闪某。“吃吧,这是你母亲从老家给你寄来的月饼,这儿还有一封她老人家写给你的信。”说完,梁小辉用手轻轻拍了拍闪某的肩膀。闪某不记得自从感染艾滋病后,还有谁这样拍过自己的肩膀。吃着家乡味道的月饼,读着母亲满是教诲的信,感受着干警兄长般的关爱,闪某反改造的心理防线在那一刻彻底崩塌了。后来他说:“如果我再这样自暴自弃下去,怎么对得起家人的期盼和嘱托,怎么对得起梁监区长连续90多天来对我的劝慰?”自那以后,闪某积极改造,得到了减刑。出监那天,他由衷地说:“没有梁监区长,就没有我的今天。”

  面对救治中的艾滋病犯他像照顾亲人一样无微不至

  艾滋病犯管理的第一难是罪犯保外就医难。五年来,为了让监区中的艾滋病犯得到及时救治,梁小辉长期跋山涉水到罪犯原籍,协调当地政府和司法、医疗等部门,接收罪犯保外就医。因为对艾滋病知识的缺乏,再加上世俗的偏见,许多地方医疗单位不愿收治艾滋病罪犯。于是,梁小辉就每次从自己工资里拿钱,买些土特产和礼品,四处奔波为罪犯求治。

  在医院看护艾滋病犯是干警们感到艾滋病犯管理的第二难。不仅要24小时轮班看守,还要为艾滋病犯端屎、端尿。一次,一位四川甘洛县的彝族艾滋病犯在唐山某医院保外就医过程中,每天都要在床上拉尿。看到梁小辉每天不仅给打饭、买补品,还亲自为他端屎、端尿,这名罪犯故意绝食。他偷着告诉护士说,他绝食就是为了少拉、少尿,不好意思再让梁监区长为自己一个艾滋病罪犯端屎、端尿。他说:“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梁监区长的恩情。”

  面对特殊岗位对家人的愧疚他把眼泪埋在心底

  谈起梁小辉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第四监狱副监狱长崔进龙评价说,梁小辉同志最令人敬服的是他敢于担当的劲头。组织上找他谈活要安排他管理艾滋病犯监区时,可以有一百个理由不去,但是他没有推托。作为艾滋病犯监管警察,本来面对罪犯、面对家人、面对社会的压力就大,还要四处奔波、求人托关系,克服为艾滋病犯办理保外就医诸多困难,他也没埋怨过什么。

  “做好这项工作,最难过的坎儿就是亲朋好友的不理解。”特殊的工作性质,使本来就不善交际的梁小辉更显得离群所居、跟不上潮流。特别是当人们听说他天天和艾滋病人“混在一起”时,使本来就不大的交际圈又缩小了很多。

  “记得刚到特管监区工作时,我一直瞒着妻子和家人,每天下班回家都不敢随便坐卧、不敢触摸任何物品,哪怕5岁的小女儿再缠再闹也不敢在第一时间给她一个拥抱,一切都要等到换洗完毕后才行。”家里人对他躲躲闪闪的怪异行为感到很奇怪,妻子的再三追问,他才道出了实情。妻子惊呆了,就连心爱的小女儿也惊恐地挣脱了他的怀抱。

  一向支持梁小辉工作的妻子,也强烈要求他找领导调换工作。在梁小辉的耐心劝导下,渐渐得到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现在,每次上班前妻子总会叮嘱“小心”、“注意安全”。“妻子的关心使我感到无限温暖,更增添了我干好工作的信心。”梁小辉说。

  作为一名监区长,梁小辉付出多少心血,吃了多少苦,为病犯花了多钱,他自己也不清楚。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梁小辉累计加班380天,等于多干了一年多的工作;为了找人托关系联系救治艾滋病犯,再加上平时给艾滋病犯买水果和营养品等,自己花去了上万元。

  因成绩突出,梁小辉先后5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次荣记个人三等功;2012年被评为河北省司法行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被推荐省直机关“创先争优——群星璀璨”入选人物;2013年荣获河北省“五一”奖章和唐山市曹妃甸区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

  自监区成立以来,梁小辉带领监区干警已成功教育改造艾滋病罪犯49名,转化率100%。梁小辉被大家形象地称赞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执法尖兵”,艾滋病犯管理教育的“特管卫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