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9日、20日,北京市红十字会志愿者王浩、赵越、王茜茜、严梦竹分别走进北京市朝阳区拘留所、西城区看守所,针对40余名羁押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的宣传。这是中国红十字会、北京市红十字会对监管羁押人员防艾同伴教育(中英项目)的第九期和第十期,也是该项目培训的最后两站。
在朝阳区拘留所的图书室内,二十余名曾从事有偿性服务的在押人员围坐在教室中央,红十字会防艾志愿者在拘留所所长的带领下进入教室,学员们注视着陌生的面孔,眼神里充满好奇、新鲜又稍有警戒。志愿者在简单的介绍之后,“菠萝、香蕉、苹果”的水果沙拉游戏弥合了志愿者与在押人员之间的陌生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这为后面的培训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志愿者围绕着危险行为卡片将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融入其中,学员们时不时的会就卡片上的内容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职业与艾滋病”这一环节中,学员们通过讨论不同职业人群感染艾滋病风险的高低,从而认识到一个人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到底有多高,与其从事的职业并无关系,而与其是否发生高危行为(该行为有较大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有着密切关系。
在西城看守所内,一群稚气未脱的在押青少年整齐的坐在会议室内,针对这一目标人群的特点,志愿者们将青春期健康知识融入到培训环节中,“孩子是怎么来的?”“妈妈怀孕时怎么回事儿?”等等问题都被学员们一一问起,在听到全球每年新增的艾滋病感染者中有近一半为青年人时,学员们表现的非常惊讶,在详细讲解了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后,学员们意识到艾滋病虽然不能治愈,但这种行为疾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经过培训,学员们较为系统的了解了艾滋病的知识,明确了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可以预防艾滋病,认识到怎样预防和遏制艾滋病的发生和蔓延进,从而保护好自己。
据统计,两个月里,北京市红十字会志愿分别走进了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北京市收容教育所、朝阳区看守所、朝阳区拘留所、昌平区看守所、海淀区拘留所、海淀区看守所、西城区看守所,共开展了10防艾同伴教育,学员200余名。
红十字会对监管羁押人员防艾同伴教育培训是在国艾办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办的资助下,由中国红十字会与公安部联合举办,北京市红十字会、北京市公安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的防艾宣传教育项目,旨在提高监管羁押人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降低感染率,并且通过项目实施,锻炼志愿者队伍。
参与培训的志愿者都来自北京市红十字会防艾核心小组。北京市红十字会防艾核心小组,是在北京市红十字会领导下的志愿者组织,组织成立于2008年,他们秉承着“共同分享、共同成长、共同快乐”的口号,在监管场所培训开展的两个月时间里,防艾核心小组还开展了6期预防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班,为38所高校共培养了157名预防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主持人。与此同时,开展了5期“携手一零,防艾同行”主题外展活动。
北京市红十字会防艾核心小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