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是最早发现艾滋病的地区之一,受艾滋病威胁也最为严重。自1981年非洲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非洲各国为抗击艾滋病做出了不懈努力。然而,艾滋病在非洲大陆蔓延的形势并未得到遏制。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为4000万人,其中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是重灾区,也是全球艾滋病危机的核心地区,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人数高达2600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报告显示,今年全球新增的5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320万在非洲。南非目前是世界上感染艾滋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过去10年间南非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从1%激增到25%。随着艾滋病的迅速蔓延,非洲艾滋病防治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
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警告说,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到2025年非洲可能会有8000万人死于艾滋病,感染人数将会上升到9000万。引人注目的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成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妇女占57%,这导致新生儿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居高不下,这进一步增加了非洲国家抗击艾滋病的难度。
艾滋病已造成非洲国家众多家庭悲剧。然而,在非洲的相当一部分落后地区,人们讳疾忌医,对通过性行为传播的艾滋病的重视程度亟待加强。当家庭成员得了艾滋病时,其家庭总是千方百计加以隐瞒,甚至为此不进行治疗,直到病人死亡。另外,非洲一些部落至今还保留着割礼、童婚、一夫多妻等习俗,再加上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卫生保健和预防艾滋病常识等原因,艾滋病的传播长期处于失控状态。
贫穷是造成艾滋病在非洲蔓延的主要原因。无国界医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材料称,在非洲许多国家,至少有44%的艾滋病患者因经济困难而中断疗程或减少用药剂量。非洲人口第一大国尼日利亚有350万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继印度和南非之后居世界第三。该国目前参加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人数达到4万人,每人每月需支付8?67美元,但近一半的病人每人每月生活费也只有36美元。这无疑是一笔无法承受的开销。
据《纽约时报》报道,位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艾滋病防治中心药品严重短缺,有些艾滋病人必须等到有病人死亡空出名额才能得到治疗。而同样的悲剧也将出现在肯尼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和博茨瓦那等非洲国家,因为那里的艾滋病防治药品也将很快告罄。
据报道,过去十年,世界各国的援助曾为非洲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开启了“黄金之窗”,然而现在,这扇窗已经关闭了。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捐赠者经济条件,持“节省资金花在更易救治病人身上”思想的人越来越多,这都是造成药品短缺的原因,患艾滋病的人数每年增加100万,治疗资金却完全没有上涨。
药品短缺,没有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的防治方法也收效甚微。每100个艾滋病人接受治疗,就增加250个新被感染的患者,人类在抗击艾滋病的战争前线面临着溃败。
乌干达最大的艾滋病防治中心,因为没有药品而哭泣绝望的艾滋病人
坎帕拉收治的艾滋病人
已经失去行走能力的重症艾滋病人却得不到救治
已经失去行走能力的重症艾滋病人却得不到救治
出生就感染艾滋病的儿童
志愿者收留的艾滋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