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

用生命捍卫忠诚

  • 大江网-江西日报
  • chain2012
  • 2010-11-04 00:00:00

  2010年10月27日上午,萍乡市殡仪馆悼念大厅,哀乐低回,一拨又一拨的人涌向这里,共同悼念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萍乡市湘东区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文化年。

  清名半百载,高风亮节精神永存后人师;从医三十年,鞠躬尽瘁厚德流芳众口颂。这是对文化年53岁生命的真实写照,对他三十载医务工作的最好诠释。文化年用他的忠诚和无私奉献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近日,中共萍乡市委授予文化年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市人民向他学习。

  恪尽天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

  “为医者,当扶危济困,死中求生,医之责也。”这是文化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1980年,文化年从萍乡卫校毕业,分配到湘东区荷尧镇卫生院。有一天,医院收治了一名小病人刘中强,刘中强因中毒性肺炎已处于昏迷状态,呼吸困难,是文化年一次一次用嘴为他吸痰,连续几个通宵守候在他身边,从死神手中夺回他的生命。在荷尧镇卫生院工作7年多,文化年参与抢救的病人不少于2000人。

  文化年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他觉得天底下没有比救助生命更有意义、更高尚的职业。他恨不能有分身术,以便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群众服务。在医院他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是问诊最仔细、病历记得最详细、查房最勤的医生。这些年,他走到哪出诊到哪,无论早晚、无论上下班,仅他工作时间之外义务给乡亲看病,就累计超2000人次。

  文化年以救死扶伤为快乐,在忘我工作中透支了自己的生命。2008年8月,文化年被确诊得了直肠癌,手术后第23天,得知艾滋病患者张某临终前想见自己一面,他不顾医生的阻拦,从病床上爬了起来,带着化疗药品,来到了张某家里。当张某得知后,动情地说:“文主任,衷心谢谢你。如果没有你,我几年前就走了!”

  2010年,文化年身上的癌细胞已经转移,身体日渐衰弱,走上几步就气喘吁吁,但他仍然不肯住院。他腰间系个便袋坚持上班。8月初,在医院一再催促下,他住进病房做化疗,可一听说单位工作特别紧张,又携带化疗用的离子泵,回到岗位工作了28天。亲人、同事、医护人员多次把着门,不让他出病房,文化年却一次次诚恳请求:我的时间不多了,让我尽量分担一点工作吧。

  忠于职守,把满腔的热情奉献给卫生健康事业

  “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文化年在病榻上写下的《致全市共产党员的一封公开信》中的一句话。

  1987年,文化年调到湘东区卫生防疫系统,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对那些与众不同的服务对象,文化年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文化年手提包里有一本特殊的记事本,上面记录着全区所有艾滋病感染者的联系电话、家庭状况、治疗情况等。“艾滋病感染者和吸毒人群,他们比平常人更为敏感,我们不能有半点虚情假意和敷衍,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尊重。”文化年时常这样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

  荷尧镇艾滋病患者刘某家庭非常贫困,文化年常和同事带着米、油去看望她。为避免引起村民对病人的歧视,文化年每次都把车子停在村外,然后步行进村。半年后患者去世,家人担心被传染,不敢处理尸体,文化年二话没说,主动帮着张罗后事。

  艾滋病患者李某记得,当自己病症严重无钱治疗时,文化年第一个掏出300元钱交到他手里,并发动全区防疫系统的工作人员为其捐款5800多元。2008年5月23日,李某生命走到尽头,临终前,文化年握着她的手一直守护在身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李某含泪微笑,她告诉文化年,自己不害怕死亡了,要将笑容留在人间。几年来,文化年累计为30多名艾滋病患者送去临终关怀。

  文化年还把艾滋病致孤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不断往返教育局、学校,为他们争取免交学杂费。为家境困难的感染者和病人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救助,文化年经常奔走在民政部门和病人家之间。为让吸毒者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文化年请来养殖专家,帮助他们办起了养猪场、养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