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展的防治艾滋病的宣传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病死率显著下降,感染者和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迎战:布下防治艾滋病的天罗地网
人类与艾滋病病魔长期斗争的实践证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遏制艾滋病蔓延的有效途径。
中国大学生积极参与防治艾滋病宣传
不要将抗艾“孤立化”
??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
新华网内罗毕4月1日电(记者 王雅楠 袁亮)“我们正在改变艾滋病这一威胁全球健康安全的传染疾病发展轨迹,我们看到新发病例正在全球33个国家下降,这很不容易,”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言辞中流露着兴奋之情。
3月3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布了最新的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报告指出,2001年至2009年全球范围内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已较此前下降19%,至少33个国家新增艾滋病患者比例降幅达25%。
“30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已经看到全球抗艾所带来的改变,可以这样说,从现在开始再次强化全球抗艾目标和决心势在必行,因为这是为了我们在未来取得抗击艾滋病的最后成功,”西迪贝说。
他说,不应把抗击艾滋病的行动从其他疾病的预防中区别开来,抗艾工作更不应被“孤立化”,“艾滋病与肺结核、艾滋病与孕产妇死亡率、艾滋病与慢性病等都息息相关,国家为抗击艾滋病加大资金和资源的投入也必将间接提升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整体质量,可以这样说,普及艾滋病防治将成为确保人口健康的切入点,也将帮助资源有限的国家实现医疗投入效益最大化。”
西迪贝在采访中表示,全世界近年来在防治艾滋病和推广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进程中收获的成绩不容小视。但他也说,要真正实现艾滋病毒“零感染”,全球各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西迪贝说,在全球抗击艾滋病行动中,发展中国家正取得许多进步,例如在上述33个新增艾滋病患者比例降幅达25%的国家中有22个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而非洲国家在防治艾滋病毒母婴传播中也付出了巨大努力。
谈到这里,他还特别称赞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抗击艾滋病创新技术转移方面给予非洲国家的帮助,“发展中国家互相支持同样必不可少”。
针对未来抗击艾滋病工作的建议,西迪贝说,以社区为平台的抗艾行动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途径。他表示,社区医疗服务工作者对当地民众生活习惯、部族文化、妇女地位等方面非常熟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有力推动抗击艾滋病、健康生育、减少母婴传播等方面知识的普及。
在市民中开展的防治艾滋病签名活动
“中国防治艾滋病努力令人赞叹”
??观众热评柏林国际电影节中国纪录片《在一起》
“中国防治艾滋病努力令人赞叹!”“我为中国电影界真诚关爱艾滋病人而感动!”2月14日,第六十一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唯一参展的华语纪录片《在一起》首映结束后,不少观众对记者如是说。
以反对歧视艾滋病人、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在一起》,记录了电影《魔术外传》拍摄期间剧组通过网络聊天、全国寻访、征集选定艾滋病毒感染者参与拍摄的过程。其中3位感染者自愿通过“现身说法”介绍他们患病前后的真实经历。
观影时,记者的邻座是一位德国中年男子。当看到影片中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老夏含着热泪离开剧组,受到剧组全体人员欢送的场面时,这位一直紧盯着银屏的观众眼中闪着泪花。
放映结束后,几乎座无虚席的电影厅里掌声雷动。一位德国观众对记者说:“这是一部难得的纪录片。一是拍摄内容非常真实,二是中国电影界如此关注防艾工作令人钦佩。纪录片的总导演顾长卫、演员章子怡等人的作品都曾参加过柏林国际电影节,在德国有一定影响。他们能如此关注防艾工作,令人感动。”
放映结束后,演职人员与观众进行了精彩的互动交流。一名观众问及中国艾滋病人的医疗状况,导演赵亮说,来柏林的前一天,他与老夏还见过面,老夏服用抗艾新药一开始有些不适应,但现在状况非常好,“他下一步的目标是找到工作,我希望他能如愿”。回答未毕,观众热烈鼓起掌来。
一位在柏林自由大学公共卫生专业学习的中国女留学生说:“我对中国拍出这么精彩的关爱艾滋病人的影片感到骄傲。”
记者还遇到一位专门报道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德国记者彼得?雷贝格。他说,影片虽是公益宣传片,但通过“戏中戏”这种艺术方式,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防艾努力,令人称道。影片中一些感染者的经历说明,中国社会对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尚有欠缺,“不过,德国实际上也是通过约30年的努力才使公众认识到,如果治疗及时,艾滋病人几乎可以活得与正常人一样长。说实话,普通德国人也未必知道如何与艾滋病人打交道。”这位记者还说:“我相信,中国的防艾努力对亚洲和世界防艾工作都是有力的促进。”
有些观众还特别关心电影中的“红丝带学校”。导演赵亮说,这所学校不是一所普通学校,而是当地医院为了让艾滋病毒感染儿童正常学习,将医院改装成了学校。一名德国观众对本报记者说,这是一项非常人性化、极富中国特色的关爱措施,“电影中因输血感染的刘老师和年仅12岁的涛涛就来自这个学校,他们‘露脸’演出令人感动,祝他们生活顺利!”
据了解,为了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全国已建成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哨点监测系统及专题流行病学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综合监测系统。2010年我国艾滋病监测哨点扩大到1888个,对吸毒者、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娼、男男性行为者、孕产妇和青年学生等人群进行监测,监测总人数达84万。
与此同时,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扩大到8526个,覆盖了疾控机构、综合医院、性病皮防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计生机构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咨询检测体系。
预防母婴传播方面,近两年来,共有570万名孕产妇接受了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占累计检测咨询孕产妇总数的51.8%,其中报告艾滋病病毒阳性孕产妇5681人,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为74.3%。我国利用中央转移支付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县(区)也由2008年的333个增加到今年的1156个。
此外,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展开。目前,全国27个省(区、市)共开设了692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累计治疗吸毒成瘾者达28.7万人。
统计显示,在各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下,我国累计治疗的病人已突破10万人。艾滋病病人的病死率从2008年的16.1/100人年下降到2009年的13.5/100人年。
社会力量更是广泛参与,目前已有1000多个社会组织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去。
挑战:应对防治艾滋病的艰难险阻
尽管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但依然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来自卫生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0月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其中病人13万余例,死亡6.8万余例。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
与此同时,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历年报告病例中男性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5.9%上升到2009年的8.6%。
卫生部相关负责人坦言,高危行为广泛存在,缺乏阻断经性途径传播的有效干预手段是艾滋病防控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
此外,随着既往报告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需要治疗和发生耐药的病人越来越多,机会性感染导致病人死亡的数量不断升高,二线抗病毒药物和儿童药物还主要依赖进口,抗病毒治疗的压力越来越重等问题,亦需引起高度重视。
这位负责人还指出,近年来,我国艾滋病反歧视工作成效显著,社会对于艾滋病患者表现出一定包容度,但高危人群不愿意接受检测、感染者不愿意暴露自己感染状况等情况仍然存在。这些都不利于艾滋病的早发现与早治疗。
征战:构建防治艾滋病的坚实堡垒
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明确指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
面对艾滋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卫生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降低艾滋病传播。
这位负责人指出,在控制经性传播方面,要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在宾馆等公共场所摆放安全套;规范性病医疗服务行为,及时治疗性病病人,控制性病发生率。
在控制经血传播方面,要在血站逐步推行核酸检测工作,降低因窗口期输血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尽快建立经输血感染艾滋病保险制度。
据了解,针对艾滋病治疗耐药问题,我国从2008年底在耐药病人中推广使用二线抗病毒药物。目前,已有4603例艾滋病患者接受了二线药物治疗。
这位负责人表示,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国将增加基本药物目录中抗病毒和机会性感染的药品种类,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病人医疗费用负担,并推进二线抗病毒药物的国产化生产,扩大二线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
与此同时,我国还将研究制定流动人口中的病人异地治疗保障机制,扩大中医药治疗规模,不断提高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可及性和规范化程度。
记者从中国疾控中心获悉,在艾滋病药物研发方面,我国于2008年实施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在疫苗研究、检测、抗病毒治疗等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完成了复制型痘苗病毒疫苗Ⅰ期临床试验,初步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和我国国情的艾滋病病毒检测体系。
围绕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等8项政策措施。这为我国的艾滋病防控事业指明了方向。
对于我国采取的积极措施及取得的显著成就,国际社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曾评价说,中国在防控艾滋病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很大。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则直言:“我对中国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