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

中国在应对艾滋病的全球运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 人民网(北京)
  • chain2012
  • 2011-06-10 00:00:00

     2011年6月8到10日,世界各国领导人将齐聚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问题高级别会议。国家元首以及其他来自政府部门、科学界、公民社会及私营部门的领袖用这个特定的机会审核进展情况、分享经验,并规划未来全球艾滋病应对工作。

  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问题高级别会议是在艾滋病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召开的:30年前,在1981年6月,美国科学家发现第一个免疫系统衰竭的病例,之后将其定义为艾滋病。10年前,在里程碑式的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上,世界各国领导人宣布艾滋病为一个 “全球性紧急情况”,并呼吁针对艾滋病疫情,采取 “紧急、协调并持续的应对”。

  现在,艾滋病流行有三十年,全球在艾滋病应对中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根据联合国秘书长最新的一份报告,到2010年底,中、低收入国家超过600万人正在接受挽救生命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而2003年仅有40万。在过去的十年中,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率降低了近20%。此外,在2009年,首次超过50%以上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所生婴儿未感染艾滋病病毒。

  然而,报告强调,收获是脆弱的。艾滋病疫情持续超过我们的防治工作。估计每当有一个人开始接受艾滋病治疗,就有两例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全球艾滋病防治资源处于低潮,并且领导力和问责制方面的重要资源仍未开发。

  为加速艾滋病应对的进展,秘书长呼吁全球为2015年采用六项战略目标。这些目标将在六月召开的艾滋病问题高级别会议上进行审议和批准:

  艾滋病病毒经性传播的数量减少50%——包括在关键人群中,如青少年、男男性行为者,以及性工作中发生的感染——并预防所有因注射吸毒导致的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

  为1300万人提供艾滋病治疗;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减少50%;

  消除艾滋病病毒的母婴传播,让母亲活下来,改善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健康。

  保证因艾滋病致孤或脆弱的儿童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对艾滋病相关的入境、驻留和居住进行限制的国家数量减少一半。

  近年来,中国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接受艾滋病治疗的人数已经从2005年的不到2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86000多人,这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治疗带来的好处,过上健康、富有成效的生活。美沙酮维持治疗已大规模展开,到2009年底,已有680个美沙酮维持治疗诊所,推动了在注射吸毒者中全面消除新发感染的进度。中国政府已证明了其强有力的政治承诺和领袖力量,国内艾滋病防治经费迅速增加,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制定了远大的目标和指标。


  除了这些成就,减少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和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工作若要有所见效,就没有自满的余地。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首脑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要加倍努力推进全球艾滋病运动,确保相关的千年发展目标如期实现。温家宝的这一重要讲话显示了中国政府遏制和逆转艾滋病的决心。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艾滋病防治规划要注重重点领域,保证覆盖到更多受到影响的关键人群,如男男性行为者、注射吸毒者和性工作者。要根据艾滋病疫情,制定当地的艾滋病防治计划,提高防治工作的覆盖面和效率。需要制定国家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防治战略,应对艾滋病疫情在这个人群的日益加剧;要采取具体行动,保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受影响的关键人群的权益;不能容忍歧视的存在。最后,社区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更多参与将大大加强中国的艾滋病应对。政府应该努力推动社区的参与,包括允许公民社会组织注册。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报告中指出,艾滋病防治处于“关键时刻”。他说,必须作出大胆的决定,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变革,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愿景——零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艾滋病相关死亡。中国已经显示出决心,也具备实现并超越秘书长设立的六项目标的实力,这将再次证明中国作为全球应对艾滋病的领军力量,在让艾滋病变成历史的全球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