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存着1000多个患者电话 24小时开机–––
提起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护士长王克荣,很多艾滋病患者、感染者都亲切地称她为“王姐”。在“王姐”的手机里存着1000多个患者电话,24小时开机,患者们可以随时找到“王姐”排忧解难。如今,王克荣被评为“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昨天在接受采访时,她谦虚地说:“我们有好多护士做得都非常好,我只是其中一名代表。”
王克荣从事护理工作的25年间,经她护理过的霍乱、乙肝、出血热等不同类型传染病人超过了5万,在临床工作期间,她乐于倾听病人诉求,并根据病人需要积极给予帮助,与病人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1997年,王克荣被调到艾滋病房参与对艾滋病人的护理,当时一名女病人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名女病人30多岁,自从患上艾滋病之后,亲朋好友都疏远了她,由于了解她需要情感上的支持,王克荣基本上每天下午都会到病房陪她聊天。这种陪伴让病人的心情宽慰了很多。不久,这个女病人永远地走了,临终时她非常平静,并要求留下自己的遗体供医学研究使用。“她说,我们这些医护人员给她的照顾让她非常满足,于是她决定要回报社会。她的这一决定让我重新认识了护理工作的意义和一名护理人员的价值。”王克荣说。
王克荣的手机里存着经常保持联系的患者电话至少有1000多个,病人及亲友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平时还是假日,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她。2010年3月,艾滋病人小夏因为一场车祸造成了股骨粉碎性骨折,被紧急送至最近的一家二级医院治疗。然而,在大家紧急为他准备各项手术措施时,一张术前例行检查的化验单让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患者是HIV阳性,而这里的医护人员从没有为艾滋病患者做过手术!
小夏清楚,自己在这所医院获得救治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他忍住疼痛拨通了王克荣的手机。接到电话后,王克荣仔细询问了小夏的病情,初步护理评估后,她马上与医院医务科取得了联系。最终,在北京市卫生局的协调下,北京地坛医院紧急成立专家救治小组,及时为小夏实施了干髓内针固定手术。
作为护理岗位上的普通一员,王克荣25年如一日默默付出,她高超的护理技术为许多传染病人减轻了痛苦,她的质朴和爱心也赢得了患者的信任,许多经她护理过的病人都亲切地称她为“王姐”。2005年初,英国贝利·马丁基金会将“贝利·马丁奖”授予王克荣,表彰她在艾滋病基层护理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2010年她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2012年她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2013年3月,当选“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