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艾滋病防治服务中心——反歧视,传递温暖和信心
让艾滋病患者不再是座孤岛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美好的一年光景总是从赏花为伊始,近日,春风艾滋病防治服务中心一行9人走进红梅公园,开始2017年第一次团队活动。
春分活动中,一行9人走进红梅公园,大家聊着新年的展望和工作安排。
“每个艾滋病感染者、患者都是一座孤岛,隔绝他们的,不仅是来自非感染者的恐惧,还有他们自己深深的绝望。春风这个公益组织是他们能彼此温暖,给予信心的小世界。在这里没有歧视,只有安慰、鼓励和帮助。”
恭敬(化名)是春风艾滋病防治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作为一个致力于改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健康状况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春风就是为这一弱势群体寻求庇护的一股力量,现在的国情还达不到普通人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抱有善意,但保护他们的隐私,反对歧视和伤害,是春风一直努力的方向。
“我们会定期开展医学、法律等专家讲座,传递艾滋病研究的现状,分享这一疾病对人体的影响、服药的帮助和可能会产生的副作用等知识。去年还特地请来了北京红丝带之家的护士长王克荣给大家上课。”恭敬说,春风还会定期走访三院,给服药人群免费发放早餐,去年坚持了2个多月,发放了400多份爱心早餐。
“艾滋病被长期妖魔化,人们总是喜欢把这个病和生活作风结合起来,过多考虑得病的途径,而轻视了疾病本身。”恭敬说,艾滋病也是慢性病的一种,控制得好比很多癌症存活率高,在国外感染艾滋病活过20多年的并不罕见,活10年的大有人在。可是国情基本还是“谈艾变色”,艾滋病患者受歧视的现象很普遍。
春风的诸多公益项目中让志愿者最难过的莫过于“临终关怀”。一些艾滋病患者在晚期,免疫系统破坏得厉害,感染上肺炎、肺结核、真菌感染等疾病,甚至白血病。“只有艾滋病患者自己明白这种痛苦和悔恨,对世间的留恋不舍,我们会牢牢守候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程,因为这对于很多艾滋病患者而言,这也是自己的未来。”
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如此消极面对生死,有位患者在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后,与妻子共度难关,决定要一个孩子。“这是常州艾滋病患者通过自然受孕生下健康婴儿的首例,也给大家传递了很多希望。”
去年,由市疾控出资,春风和市心理协会合作开设了针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热线。恭敬说,在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政府和公益组织有着共同的诉求。今年在市红十字会的支持下,春风就申请了3项省市级的艾滋病防治项目,获得了上万元的资金支持。
为了保护他们的隐私,采访图片都经过后期处理。
难得出门,他们一路赏梅拍照,留住快乐,留住大自然的美丽瞬间。
春风这个公益组织活动,更多是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