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

实现“零艾滋”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央视新闻周刊
  • CHAIN
  • 2018-07-01 15:56:22


白岩松录制本周视点:《阻断“艾”情》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在今年禁毒日之前,中央召开会议,提出“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改变了自2005年起的“禁毒防艾人民战争”这种口号。之前禁毒和防艾紧紧关联,是因为注射毒品曾是艾滋传播的重要渠道,随着新型毒品的演变,禁毒力度加大,这种传播在慢慢减少。但在偏远地区,阴影依然没有散去,毒品留下的艾滋病,正在影响下一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在禁毒日这天,重新关注艾滋病的防治,因为中国在这条路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其中的宝贵经验,将对我们的未来产生影响。《新闻周刊》本周关注,战胜毒品留下的“后遗症”。

 

1995年,凉山州发现的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一名吸毒人员。注射毒品曾是艾滋传播的重要渠道,随着新型毒品的演变、禁毒力度的加大,这种传播在减少。但艾滋病作为毒品的“后遗症”之一,并未消失,甚至影响了下一代。


吸毒造成的伤害不仅仅是针对吸毒者本人,还涉及家人,甚至下一代。这一点如果您去了四川大凉山地区,就会深有感触。大凉山地区有五个县艾滋病感染者的人数超过总人口的1%,这是非常严重的状况。而传染的链条起端就与吸毒有关,由于注射毒品导致感染艾滋病毒,而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等种种因素,导致男性传染者通过性传播途径又传播给妻子。相关防范意识不足,妻子怀孕又传染给孩子。所以这一个链条,几乎就覆盖了艾滋病传播的三种途径,血液,性,和母婴之间。但是现在,母婴阻断是非常成熟的一种技术,他让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母亲,依然可以生下健康的宝宝。因此大凉山地区首先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争取最大范围的减少孩子感染艾滋病毒。这一点我们总体情况又做得如何呢?

 

早在2001年之前,美国等欧美国家便开始了对母婴传播从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干预。对此,国内出于各种技术性考量,采取了保守策略,或医生多建议阳性孕产妇选择流产。医疗政策施行上的快慢,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与生命赛跑,更与人权保障同行。17年的母婴阻断项目,从试点启动开始,中国走过了从地区到覆盖全国,再到如今整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三种疾病的历程。目前,中国的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已由工作开展前的34.8%降至2016年的5.7%。去年9月,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服务司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启动了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试点项目,中国向国际社会贡献有效经验的同时承诺,2020年,中国将率先实现儿童“零艾滋”的目标。


中国早期艾滋病的感染者很多来自于血液传播,那是因为当时,非法卖血的情况还存在。但后来由于我们献血改成志愿献血,这个问题大范围的减少。现在,性传播已经成为艾滋病感染途径的主渠道,他占到了95%。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让人担心的地方,比如说在青年人群当中,男同之间不安全的性行为导致艾滋病的人数在增加,虽然人数总量不大,但增长的速度却比较快。所以防控的工作依然不能掉以轻心。而在治疗方面,我们又有哪些进展?比如说相关的药物进入免费药品名录的时候,会使现状发生怎样的改变?

 

在我国,70多万艾滋病感染者,药品的90%来源于国家设立的免费药物名录。而我国艾滋病免费药品名录从2004年制定之后,十多年没有新增药物。加快新药审批,调整免费药品名录,是我国在艾滋病治疗方面与国际接轨的措施。


其实中国防控艾滋病的现状,跟很多年前我们曾经担心的局面比较起来,轻微得多。这就是防控工作开展得好最大的收获。防控工作做得好,并不会立即见到好的效果,但防控不好,却立即会看到糟糕的恶果。目前的艾滋病防控,由于涉及到人们的文化、观念,行为习惯,以及社会上的歧视,还有药品的研发价格以及相关的治疗等,挑战依然不小。所以,真不是松口气的时候,零艾滋只是目标,但是实现这个目标却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有太长的路要走。